西安報業傳媒集團 數字報刊

幹部掛職在培養塑造幹部,補齊能力素質短板,打造追趕超越“西安鐵軍”方面正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去年7月,我市繼續選派掛職幹部分赴成都、寧波、蘇州等地掛職鍛煉,目前他們已陸續結束掛職,返回工作崗位。半年來,他們收獲頗多,感觸頗多,新的一年裡,正準備以飽滿的熱情用好所學,實踐所想,為大西安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更好分享幹部掛職收獲,學習借鑒其他城市在招商引資、規劃建設、行政審批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從今天起,本報將開設“掛職幹部訪談”專欄,對掛職幹部進行專訪,請他們談感想,談收獲,從掛職的視角為大西安發展建言獻策。

努力在最好時期建設最美西安

賈強

西安市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掛任成都市建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成都這個城市兼具瞭包容精神、樂觀精神和創新精神,近年來這個城市規劃得科學合理、建設得時尚大氣、管理得服務高效,都給我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掛職工作中學習到他們利用學校操場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通過居民自治改造老舊小區美化城市等做法和經驗,對於我們建設大西安有著很強的示范作用。

掛職歸來,思考我們的工作,我覺得一要借鑒成都的經驗,把我們城市的地下空間開發好利用好,以擴大城市空間容量、緩解交通擁堵、提升城市功能,尤其是結合當前解決停車難和目前地鐵、綜合管廊等開發建設的時序,當前必須對於一些停車問題突出的區域和地鐵站點周邊,開始啟動地下空間開發。二要借鑒成都的思路和方法,立即著手完善我們的老舊小區改造辦法,爭取得到更多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加大改造的力度,努力讓更多的老舊小區達到功能完備,設施完善,環境宜居,做到讓居民滿意,讓城市美麗。三要學習成都街巷整治的做法,對我們背街小巷制定整治方案,通過請專傢開展城市設計工作,全面實施建築立面、牌匾標識、城市傢具、道路設施、燈光照明、綠化景觀等環境要素更新工程,同時對疏解騰退出的空間“留白增綠”,補足城市服務功能的短板,更好地用於增加綠化美化用地、公共服務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讓背街小巷也美起來,重新煥發出新生機。總而言之,我們將把成都好經驗好做法應用到我們的工作實踐中,努力在最好時期建設最美西安,實現追趕超越!

走向國際化的成都教育

李曉燕

西安市教育局高職成處處長

掛任成都市教育局高職成處副處長

2012年,成都市提出“在中西部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國際化”。經過幾年努力,成都市在教育國際化上取得瞭突出成效:建成瞭6大抓手工作項目、一支經過海內外培訓的骨幹隊伍、一個較為健全的外籍人士及其子女教育服務體系、100所國際化示范學校、397個有境外姊妹關系的學校(西安市目前為9個)、7個學生國際交流品牌、3個教育國際交流平臺、一批遍及各區(市)縣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及覆蓋在蓉高校的“留學成都”獎學金制度,榮獲“2016亞洲教育貢獻獎”。

取得這些成效的關鍵在於成都建立瞭“四個一”構成的教育國際化政策及資源配置保障機制:先後出臺《成都市教育國際化專項規劃》《關於推進成都教育國際化的意見》《成都市教育國際化工作實用指南》。在此基礎上,又制定瞭《成都市教育國際化發展指標體系》,將《規劃》和《意見》提出的工作機構建立、經費投入保障、教師出境培訓、友好學校結對、服務外籍人士子女承載力等方面的目標任務分解在指標體系中,每年對全市和各區(市)縣完成情況進行監測評估,並形成監測報告上報市政府及通報各區(市)縣。

各區(市)縣也從區域教育實際出發,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機構及人員。絕大多數區縣還設立瞭180萬到300萬的年度專項經費,積極主動推動教育國際化進程。

目前,西安正處在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快車道上,推進教育國際化是必要之舉。借鑒成都經驗,我們需要建立起一整套政策、機制和資源保障體系,抓一批重點工作項目,全方位、多維度推進教育國際化,吸引更多外籍人士來西安創業興業、觀光與生活,讓在西安的外籍人士感受到西安的溫度,讓越來越多的西安人具有國際視野、世界胸懷和全球化競爭力。

區縣域經濟“兩輪”借鑒“七要”突破

劉婷

西安市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處副處長

掛任成都市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處副處長

縣域經濟是新常態下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產業空間調整升級的重要主體,是實現追趕超越目標的關鍵發力點,但同時,區縣域經濟也是我市經濟發展的“十大短板”之一,與成都存在較大差距。成都縣域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兩輪”推動,我市可通過七個方面加以突破

第一“輪”: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縮小城鄉差距。成都以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為核心,推進城鄉制度統籌、建設統籌、產業統籌、公共服務統籌和社會治理統籌,走出瞭消除城鄉二元體制性障礙的綜合性、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新路,有效縮小瞭城鄉差距。2017年,成都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1.92,比西安城鄉居民收入倍差2.33低0.41個點。

第二“輪”:實施“一區一主業”,促進產業發展。2008年初,成都就按照“一區一主業”的定位和工業集群發展規律,改變“村村點火,處處冒煙”的發展模式,將全市分散的116個開發區,整合為21個工業集中發展區。從金堂、新津、大邑、蒲江四縣看,產業佈局清晰,工業營業收入前三位的行業沒有重復,發展各有主導和重點,錯位發展態勢明顯。

借鑒成都經驗,結合我市發展實際,我市可向七個方面要發展。

一是加快統籌城鄉,向城鄉一體化要發展;二是明確主導產業,向產業集聚要發展;三是發揮資源優勢,向小鎮建設要發展;四是推進“三變”改革,向體制增收要發展;五是強化人才培養,向教育均衡要發展;六是加大扶持力度,向政策紅利要發展;七是探索金融支農,向新型金融要發展。

隻有幹出來的精彩沒有等出來的輝煌

楊博

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經濟發展局(物價局、統計局)局長

掛任寧波國傢高新區財政局副局長

在我的眼中,寧波是一座踐行“經世致用、知行合一”思想的城市,他的“誠信、務實與開放”,和“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工作作風令我印象深刻。幹在實處體現在:寧波幹部對待工作,首先考慮的是怎麼做好、如何落實,讓本是“順勢而為”的工作,變為“乘勢而上”的自我要求和實際效果。走在前列體現在:寧波幹部開拓意識強、想法思路超前,敢想敢幹、善作善成。寧波在民營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等方面工作走在全國前列,與寧波幹部這種主動作為,務實創新的精神密不可分。

我所掛職的寧波國傢高新區一直以來堅持“三高、兩優、創一流”的發展定位,聚焦創新平臺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高端人才引進、新興產業培育、引領輻射作用發揮等,努力打造寧波科技創新綜合體,在科技資源稟賦有限的條件下,走出瞭一條差異化、創新發展之路。

反觀我們西安,科研院所林立,但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還不能夠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如何推動高端人才聚集和科技創新轉化,是我們必須攻克的難點。我認為,還是要繼續在“招才引智”上精準發力,制定更系統、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體系,全面推進我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真正能為硬科技“八路軍”提供高端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時,在科技創新轉化方面,可打造更高層次的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建立科技資源、科學技術跨地區的“技術聯盟”,擴大西安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的影響力,讓人才和科技大市真正成為人才和科技強市。

用活外交外事資源服務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

張勇

西安市外僑辦國際交流中心主任

掛任寧波市外辦出國管理(港澳事務)處副處長

目前,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已成為我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舉措。浙江、特別是寧波國際合作產業園建設在全國范圍內起步早,發展快。掛職期間,我對寧波北歐工業園、中意寧波生態園、中捷國際產業合作園進行瞭調研,發現它們成功的重要共同點之一就是:準確把握時機、用足用好外交外事資源。中意園、中捷園是寧波對國傢外交成果的承接和落實。北歐工業園,在寧波與挪威斯坦萬格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後,迅速發展和壯大,其創始人也被授予寧波榮譽市民。看來,在國傢外交框架和外交佈局下開展國際間合作,園區建設可以盡快得到推進、落實。借助友好城市關系、榮譽市民的影響力,也有利於促進園區精準定位、長遠發展。

在國傢外交層面,我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應該充分利用好外交資源,主動與商務部、外交部、全國友協等國傢部委對接,及時瞭解國傢對外經濟交流合作意向,深度參與有關活動,積極做好項目承接。在地方外事層面,目前,我市有80多對市本級國際友好城市(友好交流城市),資源豐富。要挖掘、吸引德國多特蒙德等經濟實力較強友城的企業參與、牽頭建立國際合作產業園區。深度聯系榮譽市民中的著名經濟人士和國際專傢顧問,做好人脈資源的產業轉化。主動與有關國傢駐華使領館、商會代表處、國際組織駐華機構等構建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暢通多維度溝通渠道,努力做實雙向對接體系。

由“寧波幫”到寧波“單打冠軍群”

夏清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招商二局局長

掛任寧波東錢湖旅遊度假區管委會經發局副局長

民營經濟是寧波經濟的主體,也是寧波的優勢、活力和潛力所在。掛職期間,我對激智科技、海天塑機、均勝電子等寧波多個“單打冠軍”企業進行走訪調研。他們的業務做得足夠小,小到單個品種、單個零件,但他們的市場做得足夠大,大到全國第一、全球第一,在全國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等細分領域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企業已達140傢,形成規模可觀的制造業“單打冠軍”群。

為何他們能走向全國,成為行業翹楚?寧波幫“甬”闖天下、“甬”攀高峰、“甬”立潮頭的企業傢精神和創業基因,全社會對企業傢的尊重和政府服務效能的有效發揮,為寧波民營企業的成長提供瞭內在動因和極佳環境。在通過制造環節獲得初始積累之後,他們充分適應市場杠桿,有效配置生產要素,尋求通過自主創新、品牌塑造、海外並購和價值鏈拓展等多條路徑實現蛻變轉型和全球化發展。

對標寧波,要做強西安民營經濟,首先要激活內生力量,提升西商自信。建議大力實施“民營經濟倍增計劃”,適時舉辦全市民營經濟大會,在全社會營造尊重民營企業的深厚社會氛圍,為企業傢培育提供必要的資源供給服務和寬松的成長空間,幫助他們逐步走出具有西商特色的路子。其次要確立品牌戰略,推動技術創新。建議在各開發區加快建設一批創新合作信息平臺,構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強化民營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和引導他們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向精、強、優轉型,做強“西安制造”與“西安智造”的集群品牌,成為大西安追趕超越的核心力量。

昆山發展的主要做法和啟示

張俊

西安航空基地管委會招商二局局長

掛任江蘇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此次外派昆山掛職,開闊瞭視野,啟迪瞭思路,感受很深。昆山發展的主要經驗做法如下:

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昆山始終把招商引資放在重要位置,抓招商引資,抓項目建設,抓營商環境,以“人人都是投資環境”理念為企業提供“五星級”服務。

堅持改革創新和先行先試。昆山敢於打破常規,全國第一個自費創辦開發區、第一個出口加工區都來自昆山。近年昆山綜合區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獲批,政策先行先試。

重視創新驅動發展。昆山打造科技創新強磁場,積極與國內外院所合作,突出引領性、原創性和標志性成果轉化,實現攻克一項技術,帶動一個產業。

重視人才強市戰略。昆山“像招商引資一樣招才引智”,舉辦“國際精英創業周”等活動,以會引才。舉辦海外“昆山日”活動,以站引才。完善人才優惠政策,以政引才。

創新“區鎮聯動”新機制。昆山采取以區帶鎮、以區管鎮方式推進區鎮資源整合,形成“區鎮合一,以區為主”的發展格局,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西安加快發展,實現追趕超越,對標昆山,建議如下:

持續開展“三大革命”,優化營商環境。秉承“親商重商安商富商”理念,圍繞服務、效率和作風打造營商環境,做好“五星級”服務。

內生外引並重,狠抓招商引資一號工程。著力引進重大項目,做大產業集群。扶持本地企業做大做強。實施西商和西安在外成功企業傢回歸工程。

留才引才並舉,推進人才優先和創新驅動發展。堅持多措並舉引才、想方設法留才、落實政策盡才。堅持創新引領,搶占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打造科技產業集群。

這個縣級市竟拿下5個全國第一?秘訣在於兩個字!

豆高平

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招商一局幹部

掛任江蘇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經發局幹部

2017年,江蘇昆山一舉拿下5個全國第一,也是昆山第13年蟬聯全國百強縣第一。在我看來,這些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昆山靠的是創新招商思路實現產業鏈的完善和延伸,靠的是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的湧現。最大的秘訣在於“創新”,具體表現為“四個力”:

(一)招商工作創新有吸引力。昆山對主導產業整理出產業鏈聯絡圖,按圖索驥開展“政府+市場”精準招商,同時邀請專傢規劃建設多個特色產業載體,吸引項目落戶。(二)智能制造驅動產業升級有競爭力。昆山重補“機器換人”,把產品、機器和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傳統制造業向基於大數據分析、機器人應用的智能化轉型升級。(三)聚才引智創新思路有活力。昆山通過舉辦“精英創業周”以賽引智聚才,重獎技術經紀人,常年從全國大院大所對口專業、關鍵領域選派“科技鎮長團”到昆山“實掛”,實現“產業集聚人才”到“人才引領產業”的轉變。(四)創新資源集約利用有魄力。昆山把企業在國土、稅務等13個部門的運營大數據,分析生成“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體檢表”,推進“騰籠換鳥”。昆山還將普通工業用地改變為新型產業用地,將舊工業區升級為新型產業園,實現“空間換地”。

建議西安借鑒昆山創新做法,緊抓當前跨國公司向智能化、新能源、互聯網等新業態加速創新和新一輪佈局的機遇,尋找節點,繪制招商聯絡圖,以“虎口奪食”的鐵軍精神按圖索驥;同時依托自貿區創新機制提升營商環境,比如探索“境內註冊,海外經營”模式,實現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創新“院士+載體+產業”的招才引智模式;創新發展數字經濟;在開發區二次創業之時考慮運用企業體檢表,實現“騰籠換鳥”“空間換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vvrn179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